热线电话:13401047566 注册 | 登录

全部分类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2025年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地理标志节选)

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2025年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地理标志节选)

来源:地标界 发布时间:2025-09-18 11:59:42 浏览:28

      编者按8月2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陕西强化保护运用、护航创新发展,加快建设西部示范知识产权强省的有关情况。海中地理标志运营平台节选地理标志相关内容,供业界参考。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系统新闻发布厅,参加我局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去年10月,我们邀请媒体朋友前往陕西,向大家介绍了西部12个省(区、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整体情况。近一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与西部各省(区、市),结合区域发展定位和资源禀赋条件,“一省一策”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取得新的成效。截至今年6月,西部地区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53.1万件,有效注册商标量达到700.6万件,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978个,核准以地理标志注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2399件,数量均保持稳步增长,这充分表明西部地区创新能力在持续提升,成为我国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板块。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打造行业标杆,西安等7个西部地区城市及12个西部地区县(市、区)积极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市、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打造了一批知识产权强市强县建设的样板。二是优化创新环境,在宁夏、新疆以及广西柳州、四川绵阳等地新建4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一站式”服务,护航当地企业创新发展。三是促进转化运用,构建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西部地区2361家高成长性企业入选,占全国四分之一;在陕西西安、内蒙古包头、新疆乌鲁木齐等地举办多场跨区域专利转化对接活动,签约金额近2.1亿元。四是扩大对外开放,去年,第十八次中欧两局局长会议在四川成都举办,今年,第十六届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将在陕西西安举办。

为了更好地展现西部地区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今天,我们邀请到陕西省有关部门来到现场,介绍“加快建设西部示范知识产权强省”的“陕西答卷”。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沈黎萍女士,陕西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嘉辉先生,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魏重光先生,西安市政府副秘书长杨佐涛先生。我是发布会主持人,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衡付广。

首先,请沈黎萍局长介绍陕西“强化保护运用、护航创新发展、加快建设西部示范知识产权强省”的有关情况。

       

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够在知识产权系统新闻发布厅介绍陕西知识产权工作。借此机会,对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给予陕西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陕西的时代使命和战略定位。我们深刻领会总书记对陕西的殷切期望,深入贯彻总书记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坚定信心、敢于创新、主动作为、奋楫争先,加快推进西部示范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全力将陕西打造成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

  近年来,陕西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截至今年6月,全省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12.5万件,有效商标注册量87.9万件,地理标志产品96个。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加速释放。实施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灵犀计划”,着力破解技术供给与产业需求“双向盲区”,有效促进知识产权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高效转化。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着力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在西部地区率先完成知识产权综合立法,加快建设西安市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以及汉中仙毫、富平县、眉县猕猴桃、横山羊肉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行政执法、司法保护“攥指成拳”合力致远。管理服务同步优化升级。积极融入全省深化“三个年”活动、打好“八场硬仗”的生动实践,建成全省知识产权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先进专利转化和交易机构,百名知识产权特派员下沉产业一线,开展“面对面”服务。

我们着力把良好工作基础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实绩,不断激活知识产权赋能产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对外开放的更大能量,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赋能产业攀高向新。发挥陕西科教资源富集、工业体系完整的优势,聚焦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拓展陕西省、西安市2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预审产业领域,增强陕西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深化全省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专利赋权,盘活存量专利,贯通“确权评估、交易对接、金融支持”服务闭环,做优转化增量,架设专利成果转化的“跳板”,全省83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盘点存量专利近9万件,其中6.3万件进入全国可转化专利资源库。推动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性突破,建立多场景牵引、多行业融入、多主体支撑的生态试点,打通数据要素流动“通道”。我们积极探索“专利+地理标志”“数据资产+商标”组合质押模式,用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工具箱,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做大知识产权金融“蛋糕”。

二是助力培养发展环境。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全省知识产权领域营商环境。省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常态化协调解决打击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持续推进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程序衔接、标准统一等“一张网”协同保护。我们布局建设了省级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项目17个,在英国、哈萨克斯坦建立我省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联合法院、检察院建成技术调查官队伍,与省贸促会共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成立涉外知识产权服务协作体,实现了涉外知识产权“多个点”的专业保护。全省各级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不断强化对创新成果和创新生态的保护。2023年以来,公安机关共侦办相关案件1773起,涉案金额20.8亿元;检察机关办理各类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065件,法院系统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75万件,市场监管系统办结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1404件。

三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按照全省“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升级、陕南绿色循环”区域定位,加强分类指导、突出产业特色,推动工业强市、农业大县、特色小镇运用知识产权增强发展动力。专利支撑创新型经济提质扩面,聚焦全省34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深入开展专利导航,促进创新资源高效整合,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商标、地理标志赋能县域经济发展,打造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重要引擎,“柞水木耳”地标变“金标”,全县木耳总产值13.3亿元,“小木耳”成为托起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实施“地理标志+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注重品牌化运营和文化价值挖掘,延安市推出“延安苹果花海观光+红色研学”文旅线路,既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又让红色土地上的农耕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全省地理标志深加工产品及其带动的红色文旅产业总规模达到2500亿元。

  四是打造开放发展新格局。我们与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九省份等建立跨区域、高层次知识产权协作机制,把知识产权的“小生态”变成了开放发展的“风景线”。连续4年举办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知识产权合作交流活动。今年创新举办丝路(陕西)国际地理标志产品交易大会,引领国际地理标志贸易合作新风向,大会现场成交330万元,意向采购金额1.38亿元。我们还密切协同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等平台,支持“陕西制造”“陕西品牌”走出去。与西安多所重点高校开展合作,携手建设“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对话发展的新平台。

  下一步,陕西知识产权工作将抢抓机遇再争先,切实增强各个方面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在“没有先例”的方面做出“典型示范”,在“普遍在做”的方面多培养些“独门绝技”,在“个性特色”方面更突出一些“比较优势”,为深化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陕西新篇章贡献更多力量。谢谢。



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为了更加生动地展示陕西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成效,陕西方面在发布厅外专门布置了相关展板和视频展示,并安排了工作人员现场讲解,欢迎大家移步参观。谢谢各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参与,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微信公众号:地标界
  • 在线服务:010-69731936